在舉國上下的努力下,目前,新冠肺炎在國內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截至2020年3月18日,國內新增病例已降至87例,疑似人數23例,死亡人數8例,累計確診81238例。
國內之所以能夠迅速控制住疫情,關鍵原因不僅在于國家的重視、人民的理解支持、醫務人員的英勇奮戰,還與國內醫療衛生領域近年來的迅速發展息息相關。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在中國有效遏制住疫情的同時,海外疫情卻有加速爆發的趨勢,尤其是歐洲地區新增病患激增。截至3月18日,全球確診病例突破20萬!此外,全美現有25個州出現確診病例,先后有華盛頓州、佛羅里達州、加利福尼亞州和馬里蘭州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并且,由于美國各個州表示目前檢測能力不足,加之去年底以來美國報道出上萬的“流感”病逝者,因此,美國的實際病例數很有可能遠不止這些。
如果美國政府疫情防控措施升級,演變為各行業停工停產,美國國內的大豆壓榨和出口都將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海外疫情較為嚴重的日本、韓國等地區的進口需求存在下滑擔憂。
潮濕天氣以及港口工人罷工等問題導致裝運延遲,巴西出口商稱,有信心在2月份裝出600萬噸大豆,而去年2月巴西大豆裝運量達到創紀錄的640.2萬噸。
阿根廷大豆出口受到關稅的影響。阿根廷大豆出口量有限,對比巴西一年7000-8000萬噸的水平,不足以影響國際大豆市場的供需結構。但阿根廷是全球豆粕出口的主要國家,豆粕出口關稅增加將提高全球豆粕成本價。
南美大豆產量一再上調,巴西大豆產量位居世界首位,可以滿足中國市場所需,但在南美市場經濟下滑的背景下,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續顯現,南美大豆排船期較長,罷工隱患增加,均會影響南美大豆的出口節奏。
隨著海外疫情的升級,對國內豆類市場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供應層面,尤其是大豆進口依存度80%以上,進口大豆的采購成本和到港節奏將決定國內大豆市場的供應總量和產成品價格。
由于國內大豆油廠的壓榨用途主要是國內消費,按照當前港口大豆庫存不足650萬噸的水平,以及3月至4月累計到港不足1100萬噸的數量來看,在國內油廠開工率逐漸恢復的背景下,能夠滿足國內市場近3個月的壓榨量。
按照市場最悲觀的預期測算,如果海外疫情在5月份之前得不到有效控制,大豆進口受到影響,國內油廠將從6月份開始面臨豆源緊缺的局面。
因此,遠期豆類價格將繼續受益于供應收緊的憂慮支撐而存在風險升水,近期豆類價格仍將面臨油廠開工率不斷攀升后帶來的豆粕和豆油產出增加,隨之可能帶來的供應壓力增加風險,豆油的供應壓力大于豆粕,同時受疫情影響,豆油需求將顯著下滑,豆粕需求穩中有漲,令豆油市場供需格局較豆粕寬松,豆油價格將顯著弱于豆粕。
鑒于此情況,對于部分個別原料庫存低采購有困難的企業,建議:一、適當降低常規原料的使用量,平穩安全的度過這個過渡期;二、關注和重視非常規原料的使用及添加量限制,充分的利用當地的原料資源。
查看更多(共0)評論列表